青青草三级午夜

红色讲堂

06 2022-9

从内涵、性质上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长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现代化。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长在中国的现代化 现代化在古老中国大地上早有萌芽。现代化孕育在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中,现代化追求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安邦的基因中,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了中国古人的价值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中国古人有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价值理念,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中国古人所强调的“天下和平,则灾害不生”“为万世开太平”“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等重要理念,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追求...

30 2022-8

【党史研究】筑牢对党忠诚的坚实政治根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对党忠诚是我们党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内在政治基因,是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体现。百年发展历程证明,正是融入精神血脉的对党忠诚的特质品格,锻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谱写了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强的主心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着眼理想信念坚定、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对党忠诚教育,保证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 对党忠诚是熔铸于百年大党内在血脉的精神特质 对党忠诚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价值和最核心的操守。在百年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对党忠诚置于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忠诚教育,构建起精神同源同核、意涵与时俱进的对党忠诚观,形成熔铸于百年大党内在血脉的精神特质。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忠诚于理想信念、忠诚于人民的历史。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鲜明提出并不断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党的一大党纲、二大通过的党章,以及三大、四大通过的修正章程,都提出了“忠实”的普遍要求,强调党员在思想上对党忠实、在行动上忠实对党...

23 2022-8

【党史研究】论伟大建党精神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作为在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领导前无古人伟大社会革命的政党所独有的精神气质,是一个始终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并以此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个伟大精神和以此构成的精神谱系,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以下简称“两个革命”)密不可分。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两个革命的密切关系,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认识党所领导的两个革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广阔舞台 伟大的精神来自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继承者,是立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先进政党,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广阔舞台。 伟大社会革命展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大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中国历史上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显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大作用。在...

16 2022-8

【党史研究】用红色家书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崇德修身

红色家书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与亲友交流情感、交换看法、交互信息的亲笔信件,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经常讲,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品悟革命烈士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踔厉奋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书写光辉篇章。 用好红色家书,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 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郑佑之(1891年—1931年),四川省早期优秀革命活动家、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宜宾特支创建者,有“川南农王”的称号。1931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重庆英勇就义,时年40岁。1922年,郑佑之与川南师范校长恽代英以通信方式结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他的几个妻妹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一位就是他的幺姨妹、彪炳史册的抗...

16 2022-8

【党史研究】毛泽东《论持久战》蕴含的时代观

毛泽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从实际出发,而“实际”是包括时代、时局、时势的。毛泽东读唐代罗隐《筹笔驿》的咏史诗,尤其欣赏其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两句。他读《南史·梁高祖本纪》时还将这两句诗写在天头上,作为批语。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时局、时势高度重视。读懂毛泽东,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读懂他的时代观。作为毛泽东代表作之一,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的《论持久战》,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时代观。读懂《论持久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读懂其中蕴含的时代观。 ?一、中国正处于“进步时代”,日本已处于“退步时代” 全面抗战爆发后,很多人都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告诉人们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光辉著作。 《论持久战》立论的根据在哪里?根据就在毛泽东讲的一句话:“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需要深...

09 2022-8

【党史研究】舍身为国 永垂不朽 ——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董存瑞烈士纪念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纪念亭建于1961年,亭子中间是钢筋水泥筑成的纪念碑,外饰水磨石,正面镌刻着“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9个贴金大字,背面铭刻用楷书书写的董存瑞烈士碑文。碑文如下: 中国人民革命英雄董存瑞,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时半,在解放隆化战斗中,为炸毁国民党匪军在隆化中学最后所据守的坚固桥形碉堡而壮烈牺牲。时年十九岁。 董存瑞同志一九二九年十月十五日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当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日寇侵占华北以后造成的人民生活的极端穷困,他不能不离开学校,留在家里帮助父亲劳动。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挺进华北,同华北人民一起进行抗日战争。华北人民反抗侵略者的烈火很快就由平西根据地燃烧到了平北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八路军的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这时董存瑞同志常听人们传说革命英雄的斗争故事。当时当地人民和共产党员在对敌斗争中坚贞不屈的英勇精神,在童年的董存瑞心中唤起了对侵略者和地主阶级的仇恨。 一九四二年秋,他在敌人的疯狂扫荡下勇敢地掩护了当地党组织的负责同志。从此,他就开始在党的直接教育下,参加了对敌斗争。他担...

02 2022-8

【党史研究】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牢记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共中央对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如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领悟,正确认识把握。 一、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理想信念的集...

26 2022-7

【党史研究】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五个重大问题。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供了科学指南,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苍产蝉辫;共97条记录&苍产蝉辫; 7/13页&苍产蝉辫;青青草三级午夜上一页34567891011下一页尾页&苍产蝉辫;跳至